大话西游2游戏发展史,见证17年里的点点滴滴

依托“西游”的故事背景,加入自己独特的风格

由于西游记的广泛传播,中国玩家只要看到“西游”两个字总会不由自主的和那个经典名著联系在一起。大话西游2也确实有一些内容引用到了“西游文化”,不过当时星爷的同名电影大话西游也引起了不少的好评。趁着这股劲儿再加上游戏中一些虚拟的元素,让不少初次接触到游戏的玩家更加有兴趣想要深入了解一下。

19部资料片环环相扣,既带来了巅峰,也走向了没落

大话西游2每次大规模更新内容时,都会加入一个主题元素,这就是资料片的由来。伴随着游戏的更新,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游戏作品都会更加向着这个内容发展。从公测开始投放的的第一步资料片“再世情缘”,到前不久第19部资料片“万兽有灵”,历经17个年头,这样的设定既有优点,同时也存在弊端。每一次更新内容都会给玩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,但是由于历时太久,过多的游戏内容积攒起来让后来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适应。这也是大话西游2这些年为什么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到主要原因吧。

4个种族16个不同门派,陪玩家一同走过了17年

其实大话西游2在最初的几年里一直都是人、鬼、仙三族互相牵制,从2008年开始网易公司在游戏中加入了全新的种族——鬼族。至此之后四大种族的模式开始出现,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风格,互相牵制、互相制约、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游戏角色体系。这种模式大话2并不是鼻祖,但是却把它发挥的淋漓尽致,虽说每个角色不一定完全平衡,这就像五根手指不一般长一个道理,但是缺少哪一个都觉得不是滋味。

不断的内容更新,最终走上氪金道路

大部分网络游戏皆是如此,大话西游2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,只是在这款游戏中体现的更加明显。当年很多游戏作品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,如果不选择提高游戏设定,那就意味着一旦玩家觉得乏味就会减少粘度,但是提升游戏内容上限就意味着需要玩家继续竞争。凭什么能让众多玩家跟着游戏开发组的道路前进?网易选择的模式就是循序渐进,从神兵到仙器再到后来的召唤兽技能,一步一步让玩家适应。这个思路的确不错,不过可能连网易自己都没想到,这个思路一走就是十多年,后来者再想赶上去除非大量投入,之前老玩家承担不起的纷纷弃坑,所谓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。

好了,咱们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吧。小苏这篇文章不是褒奖也没有诋毁,只是从一个玩家的角度去分析,也是从玩家的角度给大家分享这十多年大话2的一个发展过程。

对于今天的话题,你们还有哪些更好的看法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友情链接